2014年5月29日14:30,嘉定工业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与我校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“嘉定工业区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决赛”在明华楼报告厅隆重举行。嘉定区文广影视局副局长、党委委员姚强,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委员、宣传部部长郑永琦,嘉定区文广影视局社会文化科科长龚慧慧,嘉定区图书馆馆长金燕,我校副院长、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史文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,本次活动评委老师由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陈再阳,通识学院院长助理聂晓晶,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任甘小明,普通话指导老师于晏如,中华诵活动顾问王春晓老师担任,清吟诵读社指导老师虞琪君、校团委学生会主席黄新恬担任本次大赛公证人。
大赛在12汉语言文学1班同学表演的《幽兰操》中拉开序幕。随后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委员会宣传部部长郑永琦上台致辞。郑部长指出当今社会,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年轻人参与,大家通过的诵读方式,能够进一步亲近中华优秀文化,增进爱国主义情感,提高人民修养,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。在讲话中,郑部长对于天华学院常年来对嘉定工业区文化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,同时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。
本次大赛分为个人赛与团队赛,分别进行知识竞答和清吟诵读两个环节。个人赛分为“天华学院代表队”与“Ideal学校代表队”两组,每组各有六名选手。首先进行的是“天华队”第一轮知识竞答——“名师高徒”,选手们抽到六个不同的历史人物,由王春晓老师提示选手回答出其关键词。经过激烈比拼,最后冯怿、方状飞、王一鸣同学进入第二轮比赛。接着进行的是“Ideal队的”知识竞答——“分秒必争”,每位选手限时回答八句古诗。经过一轮对答,南苑中学周如玉老师、南苑小学王爱莲老师、叶城小学张敏老师进入第二轮。
随后进行个人赛的第二轮——“清吟诵读”。个人赛晋级的6名选手进行了精彩的诵读。王一鸣表演的《声声慢》则将北宋南渡后李清照的彷徨、凄苦展现的淋漓尽致;南苑中学周如玉老师朗诵的《一剪梅》以其语气上轻重缓急的节奏感,传达出女子思夫之心切。
随着个人赛的结束,紧接其后的是团队赛的知识竞答环节——“不相伯仲”。团队赛共有两组选手进入最终决赛,此轮比赛中每组派出两个代表答题。第一轮比赛结束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两名同学带着3分优势进入请吟诵读环节。诵读环节中,德语专业的同学以《水调歌头》配乐朗诵的形式传递了七百多年前苏轼的怀亲之情及对“花好月圆”的美好期望;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则以扮演贺知章与李白答和的形式表现《蜀道难》。
为了增强经典作品的感染力,选手们还专门为比赛配备了与诗歌风格统一的服饰,有的还将经典诵读与音乐、舞蹈、表演等融合为一体,以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经典的解读,在带给观众听觉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洗礼。
根据各位评委的打分,个人组中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一鸣以9.4分获得本次比赛冠军,方状飞、冯怿分获得本次比赛亚军和季军;团体组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得最最具才气奖,德语专业荣获最具潜力奖。
最后,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陈再阳对本次大赛作出了点评。陈老师指出以下几点,第一,本次比赛的主题“学做儒雅人”紧扣天华学院校训“为做人而学习”值得大家肯定和支持;第二,各位选手选取的篇目都格调高雅,尤其是作者多有难能可贵之品行,值得我们诵读与学习;第三,她肯定了此次比赛中众多创新元素,如情景演绎、舞蹈奏乐等,这些元素丰富了诵读的内容与形式,有利于大家加深对诵读作品的理解。此外,她强调选手们平时要多了解诗词内在意思,适当的把握情感,避免过之矫情等不恰当的情感表达。最后,她对嘉定工业区的各位领导表示感谢。
赛后,冠军选手王一鸣表示,自己的成绩离不开台下老师们和同学们的鼓励与支持,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,她今后的目标就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,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。
通过本次诵读大赛,我院学子对“走进经典,学做儒雅人”的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诵读中华经典诗文,亲近中华优秀文化,提升人文素养,增进爱国主义情感,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,营造良好的阅读和学习氛围。(大学生记者团:汪佳琪 陈旭)